汉代取名流行用单字。春秋公羊传哀宫十三年记载二名非理也。前面我们也说到过讥二名的典故。
与先秦相比,汉代的取名文化又有了不小的变化。尊老、称谓、身份、德行一类敬谦美辞成为汉人取字时的首选。在先秦人常用的伯、仲、叔、季四字基础上,又增加了元、长、次、右、少、公、翁、君、臣、侯、宾、侍、民、郎等字。
如《盐铁论》的执笔人桓宽字次公,汉武时期位列九卿的朱买臣字翁子。
汉代最鲜明的取名特征是从皇室到普通老百姓都以单字取名。如汉高祖刘邦、汉惠帝刘盈、汉文帝刘桓,在东、西两汉二十四位有谬号的皇帝中,仅汉昭帝刘福陵取的是双字名,在登机后出于避讳的考虑,也除去灵子,改成了单字符,取单字明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唐代二十一位帝王中,仅有太宗李世民、玄宗李隆基为双字名。南宋及以前的皇帝大多数也是单字命,一直到明清时期,单子明才被冷落,在明、清两朝二十八位皇帝中,只有明成祖朱棣是单字明,王莽篡汉建新后,视单字名为古礼。在王莽的影响下,取单字名进一步流行。
为何汉代喜欢单词名?《春秋公羊传》哀公十三年有这样一种说法:“晋魏多帅师侵卫。此晋魏曼多也,易为谓之晋魏多?讥二名,二名非礼也。”
发表评论